天津家教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首页 | 会员注册 | 学生信息库 | 老师信息库 | 教育教学 | 分类信息 | 服务中心| 天津地图 | 天津公交 | 教育论坛 | 中小学生论坛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小学教学 >>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田忌赛马》阅读教学案例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田忌赛马》阅读教学案例

天津家教网 http://www.tgjjw.com/ 加入日期:2006-8-13 阅读次数:

(齐声高喊)孙膑!
师:对了,学到这里,同学们的头脑中是否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生1:我有问题。齐威王如果能及时发现田忌已经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那他怎样才能让自己转败为胜呢?
生2:除了孙宾这种方法,还有没有别的调换顺序的方法,能让田忌转败为胜?
生3:田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有没有犯规呢?
生4:课题为什么不叫《孙膑赛马》,而叫《田忌赛马》呢?
生5:孙膑怎么敢去帮助田忌赛马呢?他难道不怕齐威王生气要砍他的头吗?………
师:好,好,真是好!这说明同学们已经真正学会了提问。请同学们回去后,把这些问题好好地思考一下,能自己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下节课带到课堂里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生:好!

(下课)

反思评价: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在课改中叫得最响亮的声音。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呢?本课教学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

1、教师“目中有人”,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得以落实的物质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课堂中,只有在“我――你”平等对话、积极互动的师生关系中,才能使学生保持开放的心态,产生灵动的思维,体验美好的情感,享受审美的乐趣。纵观本堂课,教师不是居高临下、占有知识的权威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点拨者、帮助者、激励者、促进者,这从教师的课堂语言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而学生则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多方的对话、交流与沟通之中。整个课堂中充满着欢声与笑语。这一切均得益于教师眼中那个大写的“人”字。

2、教师“胸中有本”,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得以落实的关键所在。

    “胸中有本”的“本”即指教师在深入钻研、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立足于学生实际、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具有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的教本。它应该是充满时代气息的“鲜活之本”,而不是陈旧过时、毫无生机的“僵死之本”。而这“本”的根最主要就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也就是“你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学会提问”上,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因为世界上的一切创新事物都源于人脑中的起始问题。一个人只有学会了提问,才能真正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创造。本文本身就是一个智慧故事,其主人公孙膑正是一个很会动脑、很会思考、很会做事的智慧人物,让学生在感受孙膑智慧形象的同时学会提问,应该是一个富有新意、极有价值的“胸中之本”。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情况来看,他们的的确确学得有滋有味,非常主动。如果把本课的目标定位在过去的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做事要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合理分配力量的道理上,那么学生势必会学得十分被动,一堂课学完,留在学生头脑中的无非是几个标签式的空洞的词语。可见,教师胸中有无“鲜活之本”,将直接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地位能否得到真正的落实,决定着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否。

3、教师“手中有法”,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

    教师在课堂中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将自己精心构建出来的教本,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高效地转化为适宜于学生学习的学本,要带领学生顺畅地进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平等的对话,最终使学生跳出文本,超越文本。在教学中为了克服陷入为提问而提问的错误趋向,我经过再三思考、推敲,终于找到了这种在思路上抓重点词,在语言上问人、问事、问理的提问方法。从本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看,他们已经能够灵活有效地运用师生共同总结出来的方法对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提问。尤其是从课末时学生提出的一些很有质量的问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具有一种明晰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能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发他们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可见,教师只要做到“教法学法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真正地得到保证,落到实处。

此文章共有31 2 3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不详 来源:不详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课堂练习三
·浅谈在小学英语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认识
·亿以内数的读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田忌赛马》阅读教学案例
·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开放性体育课”
·杨辉三角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体现《数学课程标准》
·用比例关系巧解应用题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评论
姓名:


■最近更新
■推荐新闻
关于我们 | 建议投诉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各高校认证处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友情合作

版权所有:天津博学家教网 @ WWW.TGJJW.COM

Copyright @ 2004-2008 www.tgjjw.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 05013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