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家教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首页 | 会员注册 | 学生信息库 | 老师信息库 | 教育教学 | 分类信息 | 服务中心| 天津地图 | 天津公交 | 教育论坛 | 中小学生论坛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高中教学 >>  高考语文考前强化复习要点与思路整理

高考语文考前强化复习要点与思路整理

天津家教网 http://www.tgjjw.com/ 加入日期:2006-8-14 阅读次数:

解题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5.清理文思的题型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

6.审美鉴赏性试题思路

这一类题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例如:问你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格(大纲规定的8种),有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何作用,文中哪些词语用的如何巧妙,文章构思上某一点几点妙笔好在何处,文章的整体风格(豪放、婉约、明朗、含蓄、雄壮、纤巧等),文章所表现的情况(喜悦、哀婉、明快、灰暗、悲壮等)是如何展示的?其实,审美鉴赏题还是在于理解文意。

五、 语言运用部分(23-25题,12分,力争得10分以上)

23.缩写(如归纳大意、写成简讯、写成一句话新闻等)

首先注意读懂题意,然后注意要点(语段的中心句、句子的主干)归纳完整,最后对照检查字数和其他要求。

24.扩写或仿写(如给予词语,进行语句扩展)

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的“以……重点”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例如,2000年高考25题,解题思路是,首先考查语境要求:“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心情愉快,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考试前夕”有两种情况,一是心情紧张,一是对考试充满信心,但是只有后一种才会有“歌声”,同时还要在语句中出现“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等几个词语。仿写题则注意“形”、“神”兼备,而不要顾此失彼。

25.改错。

这一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题意,然后按要求完成。
六、 作文部分(26题,60分,力保45分)

考场作文关键是要注意审题,找准自己落笔的思路,然后选择最佳的最有感情的材料、最有说服力的事实、道理论据,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体现。考前要对作文上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下面充分的思想准备:观察能力(一)是对自然界的人、事、物、景能作细致入微的观察,能体察变化,能捕捉变化的过程,行诸文字时,具体、细致、生动、形象。(二)是对社会现象能够了解、认识,对焦点、热点问题能够分析、评价,对高科技领域的知识有所知之。(三)想象、联想能力,能根据一定要求,把头脑中记忆的片断进行重新筛选、组合,补充内容将简单变为丰满;展示内容将直观变为形象。高考作文中,如能由文题中的自然现象联想到社会现象,文章的主旨就深刻得多了;思辨能力,作文中最好说理公允,把持有度,全面分析,反对绝对化、片面性,例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既有利益,又有弊害,“答案丰富多彩”说明不能片面、绝对。 考场上,你若擅长形象思维,会编故事,你可以以自己的见闻“编”一个美丽的故事展示哲理,写成一篇感人的记叙文;你若属于多情善感之辈,则可以让情感的溪流汩汩的流淌到一个个方格内,以一篇动人心弦的散文去“打动阅卷人的心”;你若长于想象,则可以天马行空、叱咤风云,创作一篇引人入胜的幻想小说或想象作文;你若平时就爱发议论,析事论人一针见血,大可在几十分钟内完成一篇漂亮的议论文或杂文。总之,你必须扬长避短!
另外,考前最好对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现象(如当前提倡“以德治国”,而社会现象中,物质文明远远大于精神文明,以这一现象作为话题等)三方面各写一篇考试模拟作文。有时间的话,还可准备、整理出一些材料,这样,到了考场,你也就不会惊慌了。
 
 

此文章共有21 2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不详 来源:不详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老师透露高考作文应试“绝招”
·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高考考前必写350个常用难词
·高考英语词汇归类复习
·走好成功的第一步——物理选择题答题小窍门
·名师指导复习:技巧在手轻松备考高考英语
·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训练
·数学函数试题选编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评论
姓名:


■最近更新
■推荐新闻
关于我们 | 建议投诉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各高校认证处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友情合作

版权所有:天津博学家教网 @ WWW.TGJJW.COM

Copyright @ 2004-2008 www.tgjjw.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 05013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