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家教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首页 | 会员注册 | 学生信息库 | 老师信息库 | 教育教学 | 分类信息 | 服务中心| 天津地图 | 天津公交 | 教育论坛 | 中小学生论坛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高中教学 >>  认识观念、学习方法和应考策略-谈文言文阅读

认识观念、学习方法和应考策略-谈文言文阅读

天津家教网 http://www.tgjjw.com/ 加入日期:2006-8-15 阅读次数:

“迁”后面接官职名“秘书省校书郎”,便知“迁”为“升迁”之意,同理,“知”后接“事”,便知大意应为“主持政事”。又如辽宁卷11题对“尚”的考查。“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尚”意显然可从后面“嗤”字推演出来。“嗤”的是“鄙碎”,是不好的,那“均平”却是好的,“尚”当与“嗤”意相反。

  其四,借句子结构推求词义。借助句子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个词语的词性,进而推求该词词义。如北京卷7题中的“若”和“因”。“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留养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考“若”字,常考的点就是“若”做副词“假如”和做代词“你”。“若一人有疾”这一分句中,已经有了句子主干“一人有疾”,因此可以断定,“若”不可能充当实词,而“若入前为寿”句中的“若”却有充当主语的可能,由此可以大致区分开来。考“因”字,常考做连词和介词的情况。从两“因”字后面所接成分动词“留养”和名词“宾客”,不难看出,前者多是连词,后者多为介词,由此可以大致区分开来。

  再看湖南卷11题中的“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划分“其子和之”的成分,不难发现,“其子”为主语,“和”为谓语,“之”为宾语。由此,可以断定,“和”不可能翻译成“和睦”,因为这儿需要一个动词,而“和睦”为一形容词。

  其五,借逻辑推求词义。依靠上下文语境脉络和逻辑,以已知信息猜测、推求未知信息,也是一法。我们以辽宁卷11题中的“投”为例来看:“轨遂投城遁走。”从后文看,“遁走”为“逃跑”之意,按逻辑,“逃跑”当在“投奔”之前,倘若“投”真是“投奔”之意,那么,语序就该是“遁走投城”,显然不合原句。其实,“投”应该是“放弃”的意思。

  其六,借教材推求词义。最根本的方法,当是联系教材中的文言现象,当然,这需要考生对教材的熟练。2004年高考题的许多考点来看都源于教材。譬如:

  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 敏:敏感 (初中课文《论语八则》中有“敏而好学”句 广西卷)

  君子固有诬人也。 固:原来 (广东卷)

  当然,还可以从高三的文言练习材料中收集重要词语。

  总之,推求词义应充分利用已知信息去猜测、比较。但词义推求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以一定量的文言文背景知识(如实词、虚词、句式、文化常识等)的积淀为前提。为此,熟悉教材中文言文,打好基础至关重要。

  就应试而言,还可以注意一些试题规律:历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内容限于人物传略,其中多有共通处。一些实词在各种选段中反复出现,这便是我们要着重积淀的,如有关官职升贬的:迁、除、谪、擢、转、调、升等;有关拜见的:觐、拜、晋、诣、造、访、谒等。还有常见的文化常识短语,如弃市、坐罪、坐法、黥劓、用事等。自己多看几篇,分类归纳,必得捷径。

  从上文来看,本文仿佛只是在谈如何解决词义的问题,而没有涉及到对文言选文的人物评价和分析。其实,只要真正读懂了文言这种语言形式,哪有不能理解出题者对人物的评价和分析呢?因为文言的阅读,归根结底,是对语言的理解,而语言的理解,是对重要词语的理解。

此文章共有21 2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周鹏 来源:不详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老师透露高考作文应试“绝招”
·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高考考前必写350个常用难词
·高考英语词汇归类复习
·走好成功的第一步——物理选择题答题小窍门
·名师指导复习:技巧在手轻松备考高考英语
·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训练
·数学函数试题选编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评论
姓名:


■最近更新
■推荐新闻
关于我们 | 建议投诉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各高校认证处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友情合作

版权所有:天津博学家教网 @ WWW.TGJJW.COM

Copyright @ 2004-2008 www.tgjjw.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 05013357号